|
2019-10-21 来源: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 2013年,李大东在催化剂长岭分公司指导工作。 本报记者 闫坪卉 通讯员 杜诗画 10月9日的?#26412;?#31179;高气爽。7时30分,记者走进李大东院士的办公室时,一位清瘦矍铄的老人正在仔细阅读科技简报,并用直尺标对其中的重要信息划线标注,桌面整洁?#34892;頡?/p> 李大东,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炼制催化剂及工艺专家。今年,81岁的李大东院士被评为第五届感动石化人物。“每天上班走过院里的院士墙时,看着曾经指导我的闵恩泽院士和侯祥麟院士,深觉这次得奖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而是对整个石科院?#38469;?#30740;?#23458;?#38431;的肯定。”李大东说道。 回首来路,在石科院工作57载,李大东带领?#32784;?#38431;科研成果丰硕,提前布局并研究出一系?#36763;队图际?#21319;级的关键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为中国炼?#22270;?#27682;?#38469;?#23454;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国家谋为炼油强 院士的话:“行业的未来在于?#26143;?#30651;性。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情况这么复杂,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全局意?#19969;!?/p> 提起李大东,所有人的评价中?#21152;?#19968;句:深谋远虑,敢于创新。 近年来,我国炼油产能过剩,而乙烯、丙烯、芳烃等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产能不足,“控炼增化”成为炼化企业的必行之路,以炼油为主向炼化一体化转型成为大势。 早在十余年前,李大东就预见到这种情况,开?#30002;?#32455;科研团队对多产化工料的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研究,并在国内率先研发出该类催化剂,为炼油企业转?#22836;?#23637;赢得主动权。目前,该催化剂已在燕山石化等企业实现工业化运用。 “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到工业化应用需要5~10年的周期。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情况,抓住问题本质,提前布局,才能在需要时,为国家、为行业、为企?#30340;?#20986;所需要的?#38469;酢!?#26446;大东说道。 回顾李大东的科研生涯,?#22378;?#19968;直都在做着一些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决定。1978年, 40岁的李大东担任加氢催化剂组组长,带领团?#24433;諭涯?#20223;的?#19979;罰?#30740;究开发炼?#22270;?#27682;催化剂和工艺。 1987年,由李大东作为第一发明人研发的RN-1加氢精制催化剂终于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相关人士表示:“?#22270;?#27682;脱氮?#38405;?#32780;言,RN-1领先?#35828;?#26102;国际上的?#38469;?#27700;平超过10年,对中国油?#20998;?#37327;的提升做出?#21496;?#22823;贡献。”目前,该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52套工业装置,该催化剂家族的80多个?#20998;?#30340;应用拓展至500多套工业装置。 如今,李大东已?#35831;?#32779;之年,依旧每日坚持阅读大量的国内文献?#22270;际?#26399;刊,始终关心油?#20998;?#37327;升级和重?#22270;?#24037;等问题,见证并参与了从无铅汽油到国6标准升级中的催化剂研究全过程。在他的指导下,2015年,燕山石化和高桥石化率先成功产出满足国6标准的柴油。 丹心热血沃新花 院士的话:“炼油化工行?#31561;?#22823;有可为,青年科研工作者要为国家计、为企业计,?#26376;?#36275;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才能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未来。” 李大东学生众多,在他们之间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你的基础研究做得很先进,但是在进一步认识重整催化剂的基础上,如何继续发展它?”1965年,在全国第一次科技大会上,侯德榜院士肯定了李大东当时的研究成果并抛出问题。当时,李大东并没有回答出这个问题。 “后来,这句话时刻警醒着我。我们是应用型的研究院,最终目的都是解决工业问题。”李大东说道。后来,在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中,李大东始终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和工业相结合,更多地鼓励让年轻人跟随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下到工厂去,在现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刚来院里不久就?#34892;?#21435;企业参与了一个产品的工业化试用。当时我不是核心人员,但李老师给了?#19968;?#20250;。那是?#19994;?#19968;次跳出实验室,对装置?#36763;?#23454;实在在的了解。”李大东的学生、石科院副院长聂红说道。 此后,李大东?#25925;苣感?#36992;约,到?#26412;?#22823;学化学系做了关于工业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主题演讲。 言传不如身教。记者发现李大东院士?#26032;?#28385;一柜子的笔记本,记录翔实、条理清晰,每次要找什么内容用不了几分钟就能?#19994;健?#22810;年来,李大东的严谨、勤勉给他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李大东的学生大多成为中国炼?#22270;?#27682;?#38469;?#39046;域的中坚力量。 宁静致远显精神华光 院士的话:“不要太去计较别人怎么看你,怎么才能获得什么,要看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能立得住,不要太在意?#30669;?#30340;得失。” 前?#38382;?#38388;,石科院研发的生产国5柴?#22270;?#27682;催化剂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负责人、石科院加氢催化剂研究室副主任张乐第一时间向李大东院士报喜。张?#25351;?#35785;记者,这个项目的立项和成功,都离不李院士的指?#24049;?#24110;助。“我们当时申报奖项的时候十分想把李院士的名?#20013;?#19978;,但他坚决拒绝,说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多鼓励年轻人。” 张乐说,“这些年我们研发出的炼?#22270;?#27682;?#38469;酰?#21518;面多少?#21152;?#26446;院士的影子,但他从不署名。” 谈及这次李大东成为感动石化人物,大家纷纷表示是实至名归。 聂红表示,在感动石化人物推选?#26041;冢?#20026;李大东投票时十分激动,此?#20301;?#22870;,是全体石科院科研人员的荣耀。 将令人仰望的科研成?#22836;?#22312;一旁,平日的李大东,是个慈祥、生活俭朴的老者,经常背着院里发的布袋子,身上是一件穿了十来年的青灰色夹克,戴着一块磨得发亮的手表,出现在院门口和院里7平方米大小简陋的理发店里。 但是在一些方面,李大东又十分大方。之前,石科院与法国里昂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34892;?#23398;生家境不好,李大东多次自?#33073;?#21253;,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现在,这些学生?#30002;?#19978;了重要的科研岗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记者问及对自己科研生涯的评价时,他感慨万千,却字字铿锵:“我的大半辈子都致力于加氢工艺和催化剂研究,为中国炼油事业奋斗,无愧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