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09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2019年第12期 |
![]() |
![]() |
石化新闻![]() |
油气企业面对能源转型压力,应谨慎选择转型方向,谋划转型策略。 ○ 文/冯保国 能源转型已经蓄势待发。转还是不转?如何转?身处能源行业重要位置的油气企业面临发展战略抉择的重要关口,必须深刻思?#24049;?#36873;择。 笔者认为,油气企业必须在直视能源转型压力的前提下,谨慎选择转型方向,否则将难以做出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的方向性选择,难以完善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增强高质量可?#20013;?#21457;展能力。 面对转型压力 在能源转型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特别是“去碳化”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大气质量的重要方向后,能源转型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纷纷出台政策限制碳排放和促进产业转型升?#19969;?/p> 油气行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部门,一方面客观上需要?#35270;Α?#21435;碳化”的发展趋势?#26376;?#36275;政府监管要求,并在发展中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油气在全球一?#25991;?#28304;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而油气生产及其加工过程中产生大?#21051;?#25490;放。油气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去碳”和“减碳”压力。这成为油气企业寻求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面对能源转型的压力,油气企业已经有所行动。而且国际化程度越高的油气企业,总部所在国的油气资源越缺乏,调整发展战略以?#35270;?#33021;源转型的力度越大。例如,国际知名石油公司中,BP、壳牌、道达尔等?#20998;?#22269;际石油公司,普遍进入了光能、风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领域。虽然在公司业务中的占?#28909;越?#20302;,但已经在能源转型中走得相对较?#19969;?#22467;克森美孚、雪佛龙等美国国际石油公司则处于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意向性阶段,正在跟踪和研究新能源业务的发展。未来是否进入、如何进入、投资力度多大,还?#25381;行?#25104;明确决策和发展战略选择。 总体上看,国际油气企业进入和发展新能源业务还?#25381;?#36798;成共识,但全部进入了碳捕捉、碳采集和碳储存领域。 谨慎进入新能源 面对能源转型压力,国际油气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发展的态度普遍较为谨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油气行业投资回报率较为稳定,能够满足股东对回报预期稳定增长的要求。新能源虽然同为能源领域,但在核心?#38469;酢?#20225;业运营?#30830;?#38754;跨度较大,油气企业不具有相应优势。如果贸然进入可能降低现有的盈利能力,面临来自股东和投资者追求稳定回报的压力。 其次,油气行业高风险业务特征使其高度重视新业务的风险。全球新能源业务还?#25381;行?#25104;稳定成熟的?#38469;酰?#23454;现规模经济生产,摆脱政府补贴,形成自身盈利模式,面临的风险因素复杂多样。埃克森美孚的经营理念中就包含了从不进入亏损业务和政府补贴业务的信条。 再次,油气需求在未来具有较好的增长潜力。虽然石油峰值论?#36824;?#27867;提及,但从全球看,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使油气需求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在相当长时间内,油气并不能完全被取代,且有可能随着欠发达国?#19968;?#22320;区的经济发展,使油气消费中心发生转移。 再有,新能源产品除在生产成本和消费价格上不具有真正优势外,还受自然因素、能量密度等自身资源特点的制约,未来的发展也有赖于储能、输送、能量转化等?#38469;?#30340;创新发展。如果?#38469;?#19981;能取得突破,就难以取得与油气竞争的优势,不能实现自我稳健发展。 因此,油气企?#31561;?#38754;调整发展战略,从油气公司转变为新能源公司,或者油气与新能源并举发展的条件还不成熟。以油气业务为核心业务依然符合油气企业的?#36136;?#38656;求,且不会减损其未来的可?#20013;?#21457;展能力。面对来自能源转型的压力,油气企业需要保持发展定力。 行动策略选择 油气企业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成?#20445;?#19981;可避免地被卷入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但在油气能源主体地位?#25381;?#20174;根本上转变、新能源产品还不具有足够竞争力的情况下,油气企业需要对能源转型保持清醒认识,并体现在企业的具体行动策略选择上。 首先,加大对能源转型的基础性研究。就当前情况看,向清洁、低碳能源转型,?#20174;?#39640;碳向低碳、由低碳向无碳的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 在低碳转型方面,天然气是主要发展方向和潜力,而天然气仍属于油气企业的传统优势范畴。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致力于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无疑是最?#36136;?#30340;选择。油气企业需要下更大力气保持在天然气发展中的强势地位。 在无碳转型方面,无论光能、风能、?#22235;埽?#36824;是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对油气企业而言?#38469;?#20110;跨业经营。除了资金优势外,并不具备任何?#38469;酢?#31649;理、运营?#30830;?#38754;的优势。但是,在能源转型大趋势下,油气企业应?#36152;?#20998;利用自身优势,瞄准无碳能源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突破性拐点,保持一定的?#20013;?#24615;?#24230;耄?#24378;化基础性研究,跟踪无碳能源?#38469;?#30340;创新和发展趋势,时刻了解无碳能源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能源转型的先机,以利于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向新能源转型。 其次,创新能源转型研究资金?#24230;?#26426;制。在进行能源转型发展方向基础性研究的过程中,着重提升研发资金?#24230;?#30340;效率,做好资金?#24230;?#26426;制的创新。一方面,油气企业应着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保持稳定的?#24230;耄?#20570;好能源转型趋势和对实现能源转型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38469;?#30340;基础性研究。这应属于发散型研究,只给?#24230;?#19981;?#39318;?#32456;成果。另一方面,油气企业,特别是大型国际油气企业,应设立能源转型研发基金,与新能源领域?#37038;?#22522;础研究?#22270;际?#21019;新等研究的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尽可能多地掌握新能源领域的最新信息?#22270;际?#21457;展趋势,为企?#30340;?#37096;的研发团队开辟信息渠道。 最后,探索设立能源转型风险投资基金。油气企业利用资金、融资、资本运作、人才储备?#30830;?#38754;的优势,尝试设立能源转型风险投资基金,对具有?#38469;?#24212;用优势的初创新能源企业给予风险投资。这可以成为油气企业跟踪新能源转型发展的最?#30740;?#24687;窗口,未来能获得一定的风险回报,并有利于油气企业深入了解和掌握新能源企业在管理、运营、?#38469;?#21457;展、税收法律环境、政府政策?#30830;?#38754;的特点,为未来可能的转型发展积累经验,为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决策奠定基础。 |